源起研究|一文了解2022年31省市數字化轉型路線圖!
2022-03-03 17:42:43
備受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數字化”成為高頻詞,折射出全面數字化的時代大勢。近日,31個省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了2021年產業數字化的成就,并提出了2022年數字化發展目標和舉措。源起基金整理了31個省的重點數字化轉型實施目標,帶您了解各行業、各企業今年是如何進行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建設的。
華北地區
01北京持續實施“五新”政策
- 順應數字化趨勢,持續實施“五新”政策,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 深入落實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完善支持政策,加強算力算法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 推出20個重大應用場景,推動形成區塊鏈、人工智能、擴展現實和超高清顯示等產業集群;
- 指導支持平臺企業在合規中轉型發展,培育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02天津“津產發”產業智慧中樞
- 推動數字賦能轉型發展。深入實施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統籌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建設,堅持應用引領,強化工作機制,打造一批應用示范場景;
- 實施數字經濟“1+3”行動,發揮“津產發”產業智慧中樞作用,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
- 實施智能制造賦能工程,推進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突出平臺作用,新打造10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一批標桿企業。
03河北深化“萬企轉型”
- 深化“萬企轉型”,開展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千項技改”“百項示范”,實施技改項目5000項以上;
- 堅持“頭部企業”帶動,健全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施上市“蝶變計劃”,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家,爭創一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
-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年“倍增”計劃;
- 實施數字化改造項目200個,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30個,新增上云企業1萬家。
04山西加快推進產業轉型
- 以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著力穩產保供,促進優化升級,推動綠色發展;
- 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礦山建設,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礦、5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 加快培育制造業云服務商和云服務平臺,推進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標桿項目和診斷服務;
- 豐富5G應用場景,力爭培育200戶以上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加快產業信息化融合、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步伐。
05內蒙古推進數字內蒙古建設
- 大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 在能源、化工等領域建設10個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
- 推進產業數字化,分行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加快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改造;
- 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建設5G+智慧礦山,推動教育、醫療、交通等5G場景示范,建設一批智能停車場、智能充電樁;
- 以呼包鄂烏、赤峰為重點打造各具特色的數字產業園區,加快發展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等數字產業。
華東地區
01上海聚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 聚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 加快經濟數字化。支持數字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 推動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
- 加快生活數字化。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促進數字教育資源和重點應用場景共建共享;
- 加快治理數字化。推進“一網通辦”迭代升級,布局全域應用場景。
02江蘇“智改數轉”
- 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
- 把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智改數轉”)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
- 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
- 支持50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改數轉”,鼓勵優秀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大型平臺輸出“智慧腦”,帶動中小企業開展“智改數轉”,讓廣大企業真正“敢轉”“愿轉”“會轉”,加快形成“雁陣效應”;
- 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實施“產業強鏈”和“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計劃;
- 深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窗口期”。
03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 做大做強數字安防、集成電路、智能計算和智能光伏等產業,推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發展;
- 迭代升級數字化改革,優化數字化改革體系架構;
- 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牽引撬動作用,主動作為、積極變革,推動體制機制實現系統重塑;
- 迭代升級數字化改革,優化數字化改革體系架構。
04山東狠抓“三個堅決”
- 精準管控“兩高”行業,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產能;
- 鞏固數字經濟新優勢,打造先進計算、集成電路、新型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等數字產業集群,培育30個以上大數據創新發展實驗室;
- 累計培育15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15個工業互聯網園區;
- 開展智慧水利建設,搭建“智慧黃河”數字化平臺。
05安徽實施二產“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
- 深化數字賦能,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8000臺,新增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200個,滾動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200項;
- 按照“4116”目標,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新材料4個優勢產業向萬億級邁進;
- 推進工業互聯網賦能增效,加快“雙跨”平臺培育和引進,擴容升級“羚羊”綜合服務平臺。
東北地區
01遼寧“數字遼寧”
-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 深入實施智能化提升工程,推廣工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 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開展智慧農業應用;
- 規范數字經濟發展,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
02吉林推進“六新產業”發展
- 緊扣“百千萬”產業培育工程和“十百千萬”企業培育工程,統籌推進“六新產業”發展;
- 常態化落實“鏈長制”,全面開展“六個回歸”;
- 汽車產業重點支持一汽保鏈穩鏈、改革創新;
- 石化和新材料產業重點做優基礎化工產業鏈;
- 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圍繞大品種、大項目、大企業、大集聚區;
- 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瞄準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
- 光電信息產業重點圍繞“芯光星車網”;
- 新能源產業加快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 加快“數字吉林”建設。
03黑龍江產業數字化
-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
- 推進數字產業化,實施數字產品制造業規模倍增行動;
- 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
- 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以數字賦能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
-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功能,推進規模化、數字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華中地區
01湖北“技改提能、制造煥新”
- 推動“51020”現代產業集群迅速壯大;
- 打造世界一流的“光芯屏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 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格局;
- 狠抓傳統產業技改;
- 持續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扎實推進“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三年行動,實施億元技改項目1500個以上,技改投資超過5000億元。
02湖南提升數字驅動力
- 提升數字驅動力,力爭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
- 推進產業數字化,支持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打造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
- 推進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
- 加快培育“大智移云”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先進計算、北斗應用、超高清視頻、智能網聯汽車等優勢產業;
- 布局光電信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
-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優化算力算法和大數據中心布局,升級改造國家超算長沙中心。
03河南“數字河南”
- 大力推動數字河南建設,力爭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
- 實施國家級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等重大項目,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化升級;
- 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培育軟件產業集群,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 創建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10個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進智能化應用場景行業全覆蓋。
04江西“物聯江西”“智聯江西”
- 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行動計劃,抓好1000個億元以上重大技改項目;
- 深入實施產業集群提能升級行動,啟動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 實施生產性服務業補短板行動;
- 抓實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支持南昌建設全省數字經濟引領示范區,全產業鏈開展數字化改造;
- 加快“物聯江西”“智聯江西”建設,培育細分領域新賽道30條、典型應用新場景500個。
華南地區
01廣東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 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產業發展和應用;
- 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普惠性“上云上平臺”;
- 探索推廣一批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應用場景,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02廣西加快廣西數字化轉型
-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百千萬工程”;
- 打造30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應用示范試點,建設智能工廠示范企業60家以上、數字化車間60家以上;
- 加快建立自治區、市、縣、鄉四級應急指揮中心,推動應急管理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推進北部灣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等建設。
03海南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
- 強化整體政府理念,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下決心解決數據壁壘問題,拓展場景應用,加強“一網通辦”“一網協同”“一網監管”;
- 聚焦細分領域,打造數字文娛、智能物聯和數字貿易等數字產業鏈;
- 推動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數字貿易、保稅維修、融資租賃等業態取得新突破。
04福建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 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工程,支持鞋服、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組織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500項以上;
- 全力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
- 堅持把數字福建建設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 推動數字產業化,新布局推廣一批5G網絡、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和應用;
- 打造一批數字產業化公共支撐平臺,培育扶持一批數字化龍頭企業;
- 推動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和產品服務,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6萬億元以上。
西南地區
01四川數字化制造“燈塔工廠”
-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推動“芯屏存端軟智網”數字產業集聚發展;
- 實施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建設省大數據資源中心,打造國家級天府數據中心集群;
- 積極推廣數字技術應用,加快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動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化制造“燈塔工廠”;
- 培育數字應用新業態,打造智慧醫療、智慧康養、智慧交通、智能建造等數字應用場景;
- 促進公共服務數字化便捷化,打造“城市大腦”和“政務中樞”;
02重慶“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 推動數字技術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
- 新培育10個智能工廠、100個數字化車間,完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實施制造業“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范;
- 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深化“云長制”改革,持續加大5G規模組網建設力度;
- 導入智能監測、智能安防等新產品,推動智能產品向中高端迭代升級;
- 豐富智能化應用場景,構建“8611”一體化場景建設體系,打造10個“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
- 推進“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工程。
03貴州數字化轉型布局
-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培育以整車為牽引、以動力電池和汽車零部件為支撐的產業集群;
- 實施數字產業大突破行動,加快培育數據中心、智能終端、數據應用3個主導產業集群,軟件業務收入增長25%以上;
- 實施“萬企融合”大賦能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用,帶動2000戶以上實體經濟企業和大數據深度融合;
- 以“一云一網一平臺”為載體,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
-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精細磷煤化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化工行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 加快提升錳產業集中度,積極發展鋁及鋁加工,推進基礎材料產業轉型發展。
04云南數字化轉型布局
- 加強數字電網建設,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 以產業、平臺、生態、制度和監管五個體系為重點,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數字經濟先行示范區建設;
- 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30%以上;
- 推進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 推動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智慧化改造。
05西藏數字化轉型布局
- 加快發展高新數字產業;
- 融入“東數西算”布局,打造拉薩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和核心節點;
- 加快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教育、醫療、交通、物流、礦山等領域培育15個5G應用示范,力爭數字經濟規模增長10%;
- 推進數字鄉村試點。
西北地區
01陜西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
- 加快“數字化”促進融合提質;
- 實施新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加大對5G網絡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力度;
- 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突破提升以集成電路等為重點的電子產業;
- 培育以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重點的新興數字產業,加快發展數字創意和數據服務產業;
- 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 開展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建設,促進傳統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數字化賦能、全方位升級。
02甘肅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
- 推動石化、有色、鋼鐵、煤化工、精細化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70個;
- 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
- 啟動建設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實施“東數西算”產業園項目。
03新疆實施數字新疆戰略
- 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
-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 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 實施數字新疆戰略,加大5G網絡覆蓋和應用落地,發展北斗導航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04青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 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以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信息材料、儲能材料等特色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延伸;
- 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逐步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好數據中心和大數據產業園,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05寧夏做大做強重點產業
- 堅持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推動九個重點產業做大量級、做強能級、做優品級,更好促進經濟循環和產業鏈暢通;
- 推進工業結構、綠色、智能、技術四大改造,實施基礎再造工程,延鏈補鏈、壯鏈強鏈,有效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加快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產業鏈韌性;
- 發展數控機床、儀器儀表等先進制造業,提升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
- 開展園區質量提升行動,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園區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