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概況分析
據統計,2021年全年我國航天發射次數達到55次,位居世界第一。
從中國空間站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到“天問一號”拓展我國星際探索新旅程,在航天發射數量再次刷新歷史紀錄的這一年中,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一批航天重大計劃達成或逐步接近設定目標,更長遠的探索計劃則蓄勢待發。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2021年完成了48次發射,年發射次數首次達到歷史最高的“40+”,發射成功率為100%。
立足國際航天發展趨勢,保持航天運輸系統先進水平,同時根據航天發射的需求,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的藍圖正變為現實,一系列新型運載火箭接連亮相,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正在按計劃開展研制。而作為中國航天的有力補充,一眾民營火箭和衛星研發機構也正在商業航天賽道上加速前進。
1
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投融資概覽
提到商業航天,就不得不提從去年到今年,一直引起大眾激烈討論的三家商業太空公司,SpaceX、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它們先后順利完成了各種意義上的第一次商業太空旅行任務,讓人們對太空旅游的夢想再次被點燃。因為其在商業航天領域的突出進展,SpaceX的市值也在去年達到1000億美元。
根據公開的投融資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產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233次,涉及199家公司,投融資總額超過157億美元(部分公開的投融資事件未涉及金額)。商業航天產業對疫情的適應能力顯著增強,相比2020年,投融資規模增長幅度較大。
從公開投融資金額的商業航天投融資事件上看,單筆投融資金額1000萬~5000萬美元的數量最多,占比近三成;其次是100萬~500萬美元的投融資事件,占比超過兩成。
但是,單筆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投融資事件數量占比雖然僅為1%,投融資額卻占到商業航天投融資總額的16%。單筆在3億~5億美元和5億~10億美元的投融資事件,涉及金額分別占商業航天投融資總額的31.1%和24.7%。
值得一提的是,與2020年一樣,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仍是2021年融資金額最多的公司,全年共融資23.5億美元,占全球投融資總額的15%,由近百個投資方共同投資。美國SierraSpace公司的單筆融資額最大達14億美元,用于該公司“追夢者”(Dream Chaser)有翼可回收航天器的開發。
圖|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時間分布(來源:衛星應用)
從商業航天投融資事件發生的時間上來看,2021年,4月發生投融資事件數量最多,占全年總數的12%,涉及金額占全年投融資總額的16.7%;其次是8月和10月,所發生投融資事件占全年總數比重均超過一成。
此外,2月和11月投融資金額也較大,分別占全年投融資總額的13.6%和12.2%。
從商業航天投融資活動的地理分布上來看,2021年共有25個國家發生了商業航天投融資活動。相比2020年,新增阿根廷、愛爾蘭、愛沙尼亞、保加利亞、尼日利亞等國家,商業航天資金流動范圍進一步擴大。
美國依然是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活動最活躍的國家,2021年全年投融資事件占投融資總數的比重為40.3%,涉及的投融資金額占投融資總額的65.5%。
圖|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地理分布(來源:衛星應用)
2
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投融資領域分析
從商業航天產業鏈構成上看,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涉及發射、地面設備、航天器制造、應用、零部件、公司運營等多個領域。航天器制造領域依然最受商業航天資本青睞,四成的投融資事件發生在該領域,近一半的商業航天資金流入。其次是發射和航天器應用領域。
圖|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領域分布(來源:源起基金)
從商業航天產業發射領域投融資情況來看,2021年商業資本進一步滲透到航天發射各細分領域,并開始催生新的細分領域。從各種不同類型的火箭制造,到發動機研發、制造設施建設、新型飛行器開發,均有資金流入。
新型飛行器研發是資金流入的熱點,近三成的發射領域資金流入此細分領域,其次是低成本火箭研發和火箭制造基礎設施建設,其投融資金額分別占發射領域投融資總額的26.3%和22.8%。
從投融資數量上看,發動機領域投融資次數最多,占發射領域投融資總數的26.7%;其次是制造設施建設和低成本火箭研發,分別占24.4%和13.3%。
圖|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發射領域投融資分布(來源:衛星應用)
從商業航天產業航天器制造領域投融資情況來看,在整星制造細分領域,近六成的航天器制造領域投融資資金用于低軌通信衛星制造,遙感衛星制造投融資事件數量占航天器制造領域投融資總量的比重近三分之一。在單機分系統制造細分領域,姿軌控制系統開發的投融資活動最為活躍,其次是計算機系統。在深空探測細分領域,空間站(艙)建設融到的資金最多,在軌服務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次數最多。
圖|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航天器制造領域投融資分布(來源:衛星應用)
從商業航天產業航天器應用領域投融資情況來看,遙感應用是航天器應用投融資主要涉及的細分領域,遙感數據廣泛應用在林業、漁業、保險、應急,乃至碳中和方面,超過六成的航天器制造領域投融資發生在遙感數據分析細分領域。其次是遙感終端產品研發和通信終端產品研發。
圖|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航天器應用領域投融資分布(來源:衛星應用)
3
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融資概覽
從過去十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的融資情況來看,近十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341起,披露融資額達243.1億元。其中2021年商業航天賽道的融資事件共35起,披露融資金額有64.5億元。
圖|近十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情況(來源:企查查)
從獲融資的項目類型來看,火箭/衛星發射研發、航天裝備制造、衛星通信服務、飛行器研發制造等是2021年的融資熱門項目。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9.5萬家航天相關企業,陜西、四川、廣東分別以2.9萬家、1.6萬家、0.8萬家高居前三名。2018-2019年,相關企業注冊量實現大幅增長,2019年新注冊企業4.4萬家,同比增長106.79%。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相關企業全年僅注冊了1.6萬家,同比下降63.85%。2021年注冊量為1.7萬家,同比增長了4.02%,有顯著回暖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參與商業航天領域相關投資的VC/PE機構已超100家。其中,經緯中國、順為資本、國科嘉和等機構表現尤為活躍,布局覆蓋商業航天產業鏈多個環節。例如,順為資本就先后布局了銀河航天、星際榮耀、千乘探索、深藍航天等商業航天企業;經緯中國則相繼投資了佳格天地、天儀研究院、星際榮耀等多家企業。
4
2022一季度我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融資概覽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商業航天領域融資迎來了開門紅。據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至少有21家商業航天企業宣布獲得融資,公開的總金額超過37.3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也就是2021年的1月到3月,國內披露的投融資事件約5起。相比之下,今年年初的國內商業航天賽道有些火熱。以今年情況來預測,2022全年我國商業航天融資可能比2021年翻番。
圖|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商業航天賽道相關融資事件(來源:智東西)
這批企業中一大部分,都屬于商業航天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環節。這些企業分屬于衛星總體制造、火箭配套制造、火箭總體制造等細分賽道。
衛星和火箭總體制造企業共11家,其中7家企業主要從事火箭總體制造業務,2家企業是衛星總體制造企業,2家企業從事衛星及航天器研發制造。
21家企業中還有3家企業主要研發方向是火箭配套的發動機和材料、結構件的設計,6家企業是從事衛星互聯網等與衛星相關的應用方面的技術和產品研發。
其中,單筆融資金額最高的是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的科工空間,本次(A輪)融資為8億元人民幣??乒た臻g于2017年在湖北成立,主要是進行空間工程技術研究,包括通信和遙感衛星,以及低成本的載人航天技術。
圖|2022年第一季度宣布獲融資的航天企業細分賽道分布情況(來源:源起基金整理)
宣布獲融資的這21家企業中數量最多的是火箭整體制造企業。火箭是人類和衛星前往和返回宇宙太空的最主要的運載工具,但是目前火箭的制造成本高昂。
SpaceX創始人馬斯克曾提到過他們研發的可全復用兩級超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的制造費用為幾百萬美元。衛星的成本要低一些,像SpaceX的星鏈衛星,單顆成本在50萬美元以下。受制造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商業航天領域存在星多箭少、星廉箭貴的情況。市場對于低成本、能量產、可復用的運載火箭有較大的需求。
如果從火箭的各個大的零部件角度看,發動機是最重要的部件,很多火箭企業都花費很多精力研發發動機。另外,無論是在火箭還是衛星設計過程中,航天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航天材料必須耐高低溫、耐老化和耐腐蝕。在商業航天發展過程中,發動機與材料相關領域企業也受到資本更多的關注。
結語:商業航天領域還是比較新的領域,宇宙空間雖然大,但人類目前的技術范圍還是在地球周邊,頻譜和軌道資源還是比較有限的。隨著國外SpaceX等國外商業航天企業在大量推進商業航天項目以及中國的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未來中國乃至全球的商業航天競爭都會更加激烈。
我國商業航天企業雖然發展迅速,但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仍要面對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諸多挑戰,亟須解決星載芯片、低成本終端、星地融合通信體制、高容量一箭多星等“卡脖子”技術難題。
資本的助力為國內商業航天企業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后盾。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則是商業航天企業回饋社會和資本的通行法則。
社會資本的進入加快了中國航天業的變革,促進了資源優化配置,但中國商業航天還處在產業興起階段,中國商業航天的未來,需要政府、投資人、航天國企、航天民企和生態服務平臺的共同努力,有序推進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時間雖短,有巨大挑戰,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