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動態
醫藥健康產業分類及概念
參考動脈網分類標準,將醫療健康產業分為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數字健康和醫藥流通五大領域。
五大領域中,生物醫藥包括生物制藥、化學制藥、中藥、醫藥研發制造外包服務等;醫療器械包括體外診斷、醫用耗材、醫療設備、其他診斷/治療設備等;醫療服務包括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與民營醫院、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數字健康包括醫療信息化、互聯網+醫療健康和新型數字療法;醫藥流通包括零售藥店、藥械物流、醫藥批發。
圖 | 醫療健康產業分類
醫藥健康領域投融資分析
1. 融資事件和金額:2022年6月,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共發生80起投融資事件,8起未透露融資金額,共融資116.9116億元,平均單筆融資金額1.6237億元。
2. 融資輪次:2022年6月,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以A輪為主,按事件數排序為:A輪,Pre-A輪,天使輪/B輪,C輪/A+輪,戰略融資,B+輪/D輪,種子輪/Pre-B輪/E輪/Pre-IPO,早期項目(種子輪、天使輪、Pre-A輪、A輪、A+輪)占比較高,為63.75%。
圖 | 2022年6月醫療健康產業領域融資輪次分布
3. 細分行業:從細分行業看,2022年6月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多集中在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按事件數排序為: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數字健康,醫療服務。
圖 | 2022年6月醫療健康產業領域融資行業分布
4. 區域分布:從區域分布看,2022年6月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多發生在北京,前五名依次是:北京,上海,蘇州,深圳,杭州/南京,重點區域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
圖 | 2022年6月醫療健康產業領域融資企業區域分布
5. 事件Top 10:2022年6月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Top10中,以鎂伽機器人單筆融資金額最高,Top10中多為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企業。
圖 | 2022年6月醫療健康產業領域融資事件TOP 10
鎂伽科技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成為生命科學、臨床診斷、應用化學及先進制造等領域的智能及自動化專家。專注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并將其深度融合于行業應用,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智能自動化產品與解決方案。同時結合自主研發的通用型智能生物實驗室鎂伽鯤鵬實驗室的科研能力,賦能新藥研發、細胞基因治療、類器官以及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智能自動化變革。
鎂伽擁有近千名跨領域人才,研發人員占比60%,累計申請專利超過300項。中國總部位于蘇州,國際總部位于新加坡,同時在美國、英國、日本設有研發中心,在中國北京、上海及深圳設有分支機構。
自2016年成立至今,公司已從早先的協作機器人業務拓展為提供一整套生命科學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從簡單的操作臺工作流程自動化,到大型系統流程應用中處理復雜步驟的全自動解決方案,并延伸至服務AI藥物研發的下一代生命科學基礎設施和系統。
鎂伽科技搭建了多個標準模塊化平臺,以及包含精密運動控制、視覺檢測、遠程監控等關鍵技術的技術中臺,疊加對細分行業“know how”和對客戶需求的充分理解和翻譯,不斷研制出新產品。業務在從提供泛醫療場景下解放人力的自動化設備,逐步向更多生命科學的細分場景解決方案縱深。做重量更輕、精度和潔凈度更高、噪音更小、對負載要求低的機器人本體,解決核心模塊的各項問題,并以此為載體打入生命科學市場內部,逐步為客戶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鎂伽工作流程自動化將AI軟件、分析儀器、實驗室硬件和試驗耗材整合于單一實驗室系統之中,實現了多元場景下的流程和實驗的智能協調。對比傳統實驗室系統,鎂伽在抗體選擇、細胞系開發和分子篩選等各種生命科學應用領域中,可實現更高效率、更穩定實驗結果,并且已在全球多個國家推出和投入使用。
6.月度關鍵詞:合成生物學。2022年6月,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月度關鍵詞為合成生物學。2022年1月、2月、3月、5月,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月度關鍵詞即為合成生物學,本月合成生物學投融資賽道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圖 | 2022年6月投融資事件合成生物學研發相關企業
01衍微科技
衍微科技依托清華大學專利技術,業務涵蓋高抗逆生物催化劑、基于生物模板的納米與單原子金屬催化劑、以及高附加值專用化學品等品類,突破了工業生物催化領域高效高抗逆生物催化劑,以及高性能細胞工廠創制、改造和產業化的一系列技術瓶頸,部分產品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衍微團隊在化學品綠色生物合成領域有20多年積累,圍繞催化這個核心,公司設計和優化全細胞催化劑、酶分子、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形成了全體系生物和化學催化能力,構建了獨特技術壁壘;圍繞高效細胞工廠創制,公司擁有多種工業微生物底盤,做出過多款產品。
衍微團隊掌握了世界領先的針對紅球菌的基因編輯技術,其獨特技術平臺展現了更好的抗逆性、抗噬菌體、低成本等優勢,并獲得工業界驗證。
衍微科技在新產品工程化實現和商業化落地方面具有堅實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經驗,兩類產品已經具備量產條件,正與不同領域頭部客戶聯合開展應用測試。
衍微科技創始人、首席科學家于慧敏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工業生物催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工業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學及生物納米技術研究,多項成果技術指標處于領先水平并成功實現了產業化。
其他創始團隊成員具有多元化的專業與職業背景,擁有清華大學、MIT、UC Berkeley、中糧集團、斯倫貝謝等相關知名高校和行業頭部企業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在生物化工的技術與產品開發、科研管理和成果轉化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有多項產品的產業化落地經驗。
02昌進生物
昌進生物是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發商,從自然界中尋找能作為人類新型食物來源的微生物,在高通量篩選、定向誘變、基因編輯等多個維度,建立獨特的細胞工廠,實現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物質的合成。在生物底盤構建、目標蛋白加工性能與純度、發酵量產取得的生物量,以及后處理工藝上均具備國際水平,且菌種符合中國法規標準。
昌進生物的研發團隊由微生物學專家廖麗博士領銜,包括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發酵工程、應用轉化四個研發部門的30余名跨學科博士和碩士。廖麗博士主要研究逆境微生物,包括多種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擅長從環境、生態、進化、功能多維度挖掘微生物資源。
為了掌握核心菌株與知識產權,公司組織了多地域、多類型、多環境特征的樣品采集,開展菌株分離、篩選和培育研究,建立菌株活體資源庫,通過多維度優選和馴化,獲得適宜商業化開發的核心菌株,并取得菌株專利保藏,用于第一代微生物新型蛋白生產。目前第一代新型蛋白5噸罐系統產線已正式投產,可以滿足批量商業化樣品級需求。
基于菌株庫的菌種資源,結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多組學等技術,進一步開發出多個底盤細胞,并建立內源基因元件庫,用于第二代新型蛋白產品人工合成。目前二代異源表達乳蛋白表達量逐步攀升,計劃短期內在美國獲得準入。
基于多個底盤細胞、模塊化的元件庫,能實現“即插即用”乳蛋白合成,當前完成不同目標蛋白表達,最快的研發周期為七天。
在青島落地生產發酵基地,計劃建設6條50噸罐產線,這一生產基地實現全部量產后,新型蛋白年產量可達6000噸。已經進行了工藝逐級放大,從搖瓶到5L、50L、500L,再到1噸、5噸,當前各批次新型蛋白差異率在5%以內。
03摩珈生物
基于創新的酶工程改造和生物代謝途徑改造平臺,以及跨學科優勢,摩珈生物已經完成了多個大宗產品工藝開發并進入產業化階段。Viridimin®系列維生素B5產品于2022年6月實現量產,第二個即將商業化產品領域為Aliphane®系列生物基聚合物產品,在涂料及膠黏劑領域應用廣泛,市場巨大,將率先在全球形成領先產能,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制造企業。
經過團隊十余年積累,建立了完整的生物、化學、工程、高分子等方面核心研發平臺,團隊掌握國際領先的生物酶技術,以及工業化大生產、銷售、跨行業和跨國合作等方面的產業化能力。
04通用生物
通用生物是一站式科研/IVD/新藥研發原料和服務綜合平臺。建立了基因、蛋白、抗體底層技術平臺,擁有基因合成、工業引物、分析測試、蛋白表達、抗體制備五大業務平臺,其中基因合成和工業引物平臺技術與規模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實現了從核酸(基因)—蛋白—抗體的“一體化”平臺資源協同整合,開發了分子診斷試劑核心原料(引物探針、分子診斷酶及陽性質控品等)、免疫診斷試劑核心原料(診斷抗原抗體、輔料等)及相關配套服務、試劑及儀器等,率先在業內實現了“分子診斷+免疫診斷”IVD核心原料全覆蓋。
客戶覆蓋基本所有IVD上市公司、國內知名藥企以及海外20余國家的客戶,為2萬余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布局小核酸CMC、小核酸CDMO等業務,并快速搶占國內市場。小核酸CDMO建設方向更是走在行業前列,于2021年12月與思拓凡Cytiva簽署合作協議,合作建設全球首家小核酸靈活工廠(Oligo FlexFactory),助力更多創新核酸藥物走向臨床和上市,是國內第一家系統性實現科研-診斷-治療核酸全覆蓋的上游服務商,形成了完整的業務鏈條,具有強大的業務協同和拓展能力。
05柯泰亞生物
柯泰亞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研發、生產和銷售高附加值生物基產品的合成生物學公司。公司應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學技術,通過高端生物制造為個護、營養、醫藥等市場提供天然、綠色、可持續的創新原料產品,進而幫助當前社會擺脫對石油的依賴,解決包括環境污染、碳排放和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問題。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