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重點的風向標
新時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分工和轉移呈現新趨勢,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產業發展核心驅動力,社會經濟數字化轉型日益深化。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具有企業規模數量大、產業發展貢獻突出的特點。
核心觀點:
從“專精特新”概念誕生,到我國明確提出預計2025年培育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的重心發生了較大變化。
截至目前,工信部公示的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點培育行業方向正逐漸從制造業向高技術服務業轉移,特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行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趨勢如日方升。
其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地區分布東強西弱、階梯遞減的特征明顯。
第三,各地區在產業轉移大勢下,根據區域經濟優勢及產業轉移所處位勢調整“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向。
第四,國家層面支持政策瞄準資金支持、創新協同、人才支持、品牌市場、企業轉型、精準對接服務等6大方向。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場概況
我國于2011年孕育出“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這一概念。隨著對于“專精特新” 企業培育的必要性與實施路徑等認知的理解逐漸深入,我國適時調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支持政策的推進力度,大致可分為總體布局、細化實施、加速推進3大階段。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但仍面臨創新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較低、經營管理水平和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亟待進一步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
自2019年以來,工信部共分四批次公示了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近達成2025年培育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目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相較于“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標準明確、全國統一,在數據比較方面能更好的代表各地“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進程。因此,各地不同批次公示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能更好體現各地專精特新企業總體培育水平。
圖 | 專精特新“小巨人”分批次公示數量,源起基金制作
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制造業中數量占比呈下降趨勢
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重點培育行業方向正逐漸從制造業向高技術服務業轉移,特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發展態勢如日方升。從行業領域來看,已公示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中分布于制造業,占公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超60%。
然而,分批次來看,制造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從第一批占比近70%下降至第四批占比不到60%。相比之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雖目前占比較少僅為23%和4%,但分批次看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圖 | 各批次“小巨人”企業產業領域分布情況,艾瑞咨詢咨詢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區域分布東強西弱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區域分布東強西弱、階梯遞減態勢明顯。
從已公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各省級行政區的分布來看,擁有超5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地區均位于東部地區,分別為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北京、上海等6地,展現出東部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區,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面的領先優勢與雄厚實力。
已公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數量位于100-499區間的地區中近半數位于中部地區,而“小巨人”企業累計數量低于100家的地區則集中于西部及東北地區。
圖 | 各省級行政區各批次“小巨人”企業公示情況,艾瑞咨詢制作
分批次從已公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各省級行政區的分布來看,東部地區仍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的動力核,以浙江、江蘇、北京為引領,在獲批數量及占比上均領跑全國。
中部地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態勢在湖北、重慶等地區的帶動下呈現出強勁勢頭。相較之下,東北地區雖然是我國老工業基地,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數量卻呈現出下降態勢,并未發揮出制造業基礎雄厚的優勢,新舊動能轉換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投資機構如何參與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
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的主導者是政府,投資機構、科研院所等機構為主要參與者。
“十四五”期間,努力推動培育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 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目標。國家層面密集推出多項與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相關的舉措,重點關注資金支持、人才支持、創新協同、品牌市場、企業轉型、精準對接服務等6大方面。重點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引導各類市場化服務機構參與建設專屬“專精特新”企業的服務體系。
各地區為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紛紛出臺各類專項支持政策。根據公開政策文件,目前全國超80%的省及直轄市推出“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獎補措施,以激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申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引導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加快“專精特新”化發展步伐。
從獎勵金額來看,大部分地區對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認定獎補金額在50萬以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認定獎補金額在50萬至100萬的區間。
源起基金可以為“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提供相匹配的資金服務。在“專精特新”企業協同創新方面,源起基金希望聯合區域政府,從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創新能力、企業間協同合作、產學研合作3個方面,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同時,引入專業化知識產權等科技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大型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提供專業化服務。
源起基金認為,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是發揮大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重要手段。未來,大企業與“專精特新”企業可從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入手,實現全面融通發展,構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大中小企業發展生態。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