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推動資本市場良性發展
核心觀點
據我們在金融市場的多年耕耘發現,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協調、融合較為適合中國金融市場。直接融資市場方面,最近幾年的注冊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間接融資市場方面,科技金融方面較受市場青睞,包括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方面、中小微企業的放款方面都非常積極,有力地進行了逆周期調節。
除資金支持之外,銀、證、保等監管和標準也在不斷完善,使得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科創企業方面得到了快速提高。
因此,我國下一步乃至未來十年的金融系統的核心思路,仍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其中資本市場則是重要環節之一。展望未來,我國科創企業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推動資本市場良性發展,優化投融資結構
2019年至2021年,A股市場IPO的發行數量每年都在創新高,體現了注冊制改革下IPO效率的提升,也說明監管部門努力適應企業的融資需求,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各類企業融資,包括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潛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是最近幾年注冊制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
另外,IPO效率的提升也產生了多方面的正向效應。
注冊制改革前,企業上市有很多財務指標的限制,但在注冊制改革下,很多的指標都相對靈活。北交所成立后,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以及創業板、科創板上市也越來越普遍,對于“小巨人”企業,以及在細分領域解決國內產品被“卡脖子”問題的企業來說,都是很大的支持。
而這些企業在直接融資市場上得到支持的同時,在間接融資上也獲得了以銀行為首的資本支持。兩類融資的支撐之下,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在這兩年得到了快速發展,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
尤其是對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的保持,不僅對企業有很強的支撐,對金融市場以及交投的活躍性都有很大的支撐。
源起基金以資本助力實體經濟
源起基金關注到,在投資端,居民的投資需求實現了與一級市場改革的呼應。據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居民人均GDP超過了1萬美元,資本市場成為了許多居民的重要投資渠道。這一背景下,投資與實體經濟融資相匹配,有利于科創企業的發展。
投融資的契合,相關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對細分行業專精特新企業的鼓勵,都使得國家能夠更好地發揮金融市場提高資本配置的效率,也使得我們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充滿憧憬。
直接融資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轉型提供了助力,2010年以來我國逐步進入產業結構轉型期,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已明顯優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直接融資大發展,助力產業結構加速轉型升級,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將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尤其是新興企業的融資需求。
源起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體經濟的產業轉型,離不開資本助力。在區域的城市更新與產業迭代中,如何進一步發揮好資本的作用,是投資機構與產業參與者共同思考的問題。在如何助力實體經濟時,我們重點考慮所投項目能否推動金融改革創新與產業迭代發展相互融合,進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源起基金認為,我國相關部門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將重點圍繞如何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擴大就業、穩定物價及維護收支平衡進行布局,引導金融資源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