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基金重點關注賽道——康復醫療行業(一)
康復醫學是研究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應用學科,以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回歸社會為目的,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保健醫學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醫學”。
康復醫學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分別為康復預防、康復功能評定、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具有顯著的醫學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祻歪t學覆蓋病種領域廣泛,治療手段多樣。
一、康復醫療簡介
康復醫學是研究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應用學科,以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回歸社會為目的,由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工程學等相互滲透而形成??祻歪t學三項基本原則是功能鍛煉、全面康復和重返社會,通過物理療法、運動療法、生活訓練、技能訓練、言語訓練和心理咨詢等多種手段,使病傷殘者盡快得到最大限度恢復,使身體殘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發揮,達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恢復勞動和工作能力,盡早回歸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圖 | 康復醫學和多學科交叉融合
康復醫學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保健醫學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醫學”。在醫療實際應用領域中,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相輔相成。臨床醫療以疾病為主體,以治愈為目的,以人的生存為主,醫生主要搶救患者和治療疾病;康復醫學以病人為主體,以恢復功能為目的,以人的生存質量為主,使有障礙存在的病人最大程度得到恢復。不同于臨床醫學,康復醫學以功能障礙為中心,以非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需要患者和家屬直接介入。
圖 | 康復醫學是現代醫學重要分支
圖 | 康復醫療與臨床醫療對比
二、康復治療核心價值
康復治療具有顯著的醫學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可以降低死亡率、致殘率,減少并發癥;縮短疾病療程和康復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恢復功能障礙,提高生命質量。對患者,能夠改善患者愈后,減輕家庭及個人經濟負擔;對于醫療機構,能夠提升醫療質量,縮短住院周期,提高運營效率;對于政府,能夠減輕社會保障體系負擔。
醫學價值:有效改善預后。比如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康復醫療采用矯形器使患者改善或恢復步行能力,采用輪椅訓練使患者行進較長距離和適應較復雜地形,采用作業治療使患者恢復生活。
經濟價值:早康復,有效降低經濟負擔。從國家或區域衛生資源利用角度,康復醫學科設備投入明顯低于多數臨床科室,康復醫學科占用的后勤和管理資源相對較少,醫療賠償和事故糾紛少,居民也能夠提早恢復工作創造價值、降低疾病復發及其它醫療費用。
社會價值:提升老年群體、殘疾群體生活質量,有利于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圖 | 康復醫療的核心價值體現
三、主要病種和治療手段
康復醫學覆蓋病種領域廣泛,治療手段多樣。覆蓋病種涉及到神經系統、骨科、心血管、呼吸、感官、智力、精神等多類疾病,其中最主要細分領域包含神經康復、骨與關節康復、心肺康復、疼痛康復、燒傷康復、產后康復、老年康復和兒童康復等。治療手段包括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言語治療(ST)、心理咨詢(PsC)、文體治療(RT)、中國傳統醫學治療(TCM)、康復工程(RE)、康復護理(RN)、社會服務(SS)等。
圖 | 康復治療的主要病種
圖 | 康復治療手段分類介紹
四、行業發展現狀及驅動因素
1.行業發展現狀
康復行業包括康復醫療器械和康復醫療服務。我國康復醫療行業發展四十余年,初步建立了以三級綜合醫院康復學科為引領、二級康復專科醫院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三級康復醫療體系,但目前仍存在認知不足、人才短缺、轉診與支付尚未達到平衡等問題。
我國康復需求廣闊,康復醫療行業覆蓋人群廣泛、涵蓋病種多樣。終端受益者涵蓋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殘疾人、術后功能障礙者、產后功能障礙者、重疾人群等群體,按照疾病領域可以分為骨關節康復、心肺康復、兒童疾病康復、產后康復、聽視力康復、精神康復、失能失智康復以及其他康復等,潛在康復需求巨大。根據《柳葉刀》發表的關于康復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全世界約24.1億人可能在患病或受傷期間受益于康復治療,中國康復需求最大,康復需求人數高達4.6億人。據畢馬威測算,2018年我國康復醫療市場總消費58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2025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
2.行業驅動因素
—— 政策縱向多輪逐步覆蓋,強調體系及服務供給方建設:
康復醫療行業政策覆蓋產業鏈上中下游各重要環節,整體呈現縱向多輪、逐步全面覆蓋的特點,政策類型逐漸由早年上游基礎供應端研發建設,演變為需求端市場推廣及醫保支付體系建設。“十二五”期間主要目標為加速康復設備產品研發及康復醫療機構建立,“十三五”期間主要目標為培養專業人才及構建可“一體化”管理的緊密型康復醫聯體,“十四五”期間主要目標為不斷完善醫聯體構建、需求理念改變及普及,力爭撇棄“重治療、輕康復”的意識,并持續完善終端支付及醫保體系,以助力行業發展。
圖 | 中國康復醫療行業相關政策
政策引導康復醫院資源補充,支持社會資本辦醫,完善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基礎建設,康復醫療體系建設日益完善。2021年6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診所開辦改為備案制,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準入流程也得以大幅度優化。
政策助力康復產業加速發展,推動康復新基建有望帶動康復醫療器械放量。2021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康復醫療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2022年將開展15個省份的康復醫療試點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試點省市先行先試,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經驗,以點帶面,帶動全國康復醫療服務快速發展?!兑庖姟繁硎?ldquo;十四五”期間針對不同人口數量城市,相應設置一定數量康復醫院、康復醫學科或康復醫學門診,提升康復科滲透率,“康復新基建”背景下,康復醫療設備有望迎來放量。
—— 需求人群總體量龐大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人口老齡化加劇及健康消費需求升級等多重原因,康復醫療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康復醫療需求群體不斷擴大??祻突颊甙夏耆?、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群體、術后人群、自閉癥兒童等。隨著患者康復意識提升,整體康復需求正在從傳統型向消費型轉變,產后康復、運動康復、精神及心理康復將受到更廣泛關注。
圖 | 中國康復需求人群分類及體量
圖 | 2010-2020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和占總人口比例趨勢
—— 康復機構是推動康復醫療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
在市場環境和醫??刭M助推之下,康復機構服務意識提升??祻歪t療服務主要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符合醫保控費下醫療服務改革的政策支持方向,且盈利模式較好,逐步受到公立醫院和民營資本重視。公立醫院加強康復學科建設,增加服務供給,民營資本加快康復醫院建設投入,有利于康復醫療體系完善以及轉診通道進一步暢通。
圖 | 康復服務供給端驅動力分析
各類康復機構解決康復醫療不同痛點。康復人才供給增加促進康復醫療普及度提升,康復器具企業提供康復輔助器具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康復信息化企業通過康復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實現康復治療標準化,遠程康復借助互聯網技術將部分康復醫療服務由線下轉移到線上,康復機器人企業實現人機交互、智能輔助訓練、精準力控等目標。在三級康復服務體系中,康復醫療服務機構通過雙向轉診機制,實現無縫銜接的一體化康復服務。
圖 | 各類康復機構解決康復治療不同痛點
—— 新興技術賦能康復醫療使優質資源可及化:
數字療法、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已成為推動康復醫療發展的強力驅動因素。數字療法對肌骨康復、兒童孤獨癥、精神心理疾病等診療效率提升發揮了巨大效用。大數據+5G 助力康復醫療信息化建設,發展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優化服務流程。三級康復網絡建設項目創建了區域內患者享受便捷、高質量遠程康復診療、轉診、教育等服務的生態圈,實現了康復信息數字化與共享。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腦機接口等技術推動了醫療器械進步,神經康復機器人、康復護理機器人、家庭康復診療設備等逐漸得到發展,產品趨于智能化、信息化、個性化。
圖 | 新興技術在康復醫療中的應用
——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醫保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康復意識不斷增強:
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這促進了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 萬元,同比增長4.8%,2013-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8.4%。從2013年到2020年,城鎮和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消費占比分別從6.2%提升至8.0%,從9.3%提升至10.3%。醫保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與2010年相比,2016年新增20項康復醫療相關項目納入醫保,包括了截肢肢體綜合訓練、平衡訓練等康復項目。部分地區調增康復類醫療服務價格,以更好地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這些變化顯著提升了基本醫保在康復領域的保障水平,減輕了康復患者經濟負擔,從而推動患者需求釋放,推動康復行業發展。
圖 | 2016年新增20項康復醫療相關項目納入醫保
康復醫療與經濟發展水平呈強相關性。隨著經濟發展,人民健康素養提升,對于健康的需求升級,追求生理-心理-社會全面健康。在經濟水平相對較為發達的省市,康復意識會更快提升,康復醫療發展更為迅速。按需求剛性程度來分,康復需求可分為基礎康復需求和康復升級需求。隨著經濟發展與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居民康復需求從基礎康復轉向消費升級屬性的康復,如產后康復、運動康復等。
圖 | 基礎康復需求和康復升級需求
結語:中國是康復需求最大國家,共計4.6億人次,高于印度、美國等國家。近年來,盡管康復理念向患者端滲透,但由于患者康復治療意識弱、支付能力有限,以及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康復醫療滲透率仍處于低位。
康復醫療行業在我國發展歷程尚短,公立康復醫療資源仍在補充階段,給社會資本介入預留較大空間。預測康復器械與康復服務在可預見的若干年內將保持15-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老年、產后及兒童康復或將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賽道。
后續文章將從康復機構、康復器械、行業規模格局、行業發展趨勢、產業鏈等方面繼續深入分析康復醫療行業。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