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開創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創業新時代
市場期待已久的注冊制改革終于在“十三五”期間落地。2016年3月,“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指明了資本市場重大制度性改革方向,明確了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發展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健全轉板機制和退出機制。
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際,資本市場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在2020年邁上新臺階。自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重大決策之后,短短兩年間,科創板落地行穩,創業板將注冊制從增量市場推廣至存量市場。
當前,注冊制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實踐已初具成效。10月16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表示,總的來看,注冊制改革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制度安排經受了市場的初步檢驗,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開局良好。截至10月27日,科創板已有18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9萬億元;創業板注冊制下已經有48家公司注冊生效,市值合計超過7000億元。

全市場推行注冊制條件逐步具備
“全市場推行注冊制”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的熱詞。易會滿在報告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有關工作情況時表示,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全市場推行注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證監會將選擇適當時機全面推進注冊制改革。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提出,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全面實行注冊制首先要有法律的保障。“十三五”期間,注冊制改革的法律基礎不斷夯實。2015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為在證券法完成修訂之前,推進注冊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2018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決定將上述授權延期兩年。在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落地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證券法修訂進程,并于2019年12月完成修訂,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與授權決定無縫銜接。
同時,各項配套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全面推行注冊制提供了指引。10月21日,易會滿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將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證監會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按照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個原則,穩步在全市場推行注冊制,完善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健全發行承銷機制,打造權責清晰、標準統一、透明高效的發行審核注冊機制,積極穩妥優化交易結算制度,豐富風險管理工具,優化融資融券和轉融資制度,完善常態化、多渠道退市制度安排。

企業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已經實現了多項零的突破:
這些創新企業在科創板的上市,進一步彰顯了科創板的包容性,也提升了成長性行業、科技創新行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
實際上,由于創新的風險以及創業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創新創業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融資,而注冊制改革進一步破解了創新創業企業融資瓶頸。從今年出臺的各項政策當中也可以明顯看出,監管層鼓勵實體經濟從債務融資轉向股權融資。業內人士表示,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有助于優化金融結構,有效促進新經濟行業發展。隨著注冊制在全市場的推行,更多優質企業將上市享受到直接融資便利的紅利,資本市場將進一步提高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服務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注冊制改革將從根本性制度層面重構我國資本市場的生態。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下,注冊制改革將推動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更加體現市場選擇,更能發揮市場自身的供需調節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

資本市場支持創新企業快速發展
注冊制改革加大了資本市場對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力度。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16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共計投入研發金額129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的平均值為18.53%,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
科創板自設立以來,始終立足于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始終堅持面向世界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初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企業聚集了一大批科創企業。從成長性來看,這些企業未來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成長潛力較大,代表著我國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
除了更好服務上市企業融資外,注冊制改革在提振創投機構投資熱情方面也功不可沒。注冊制改革暢通了“募、投、管、退”循環,創投機構退出通道更加暢通,有效提高了創投機構投資熱情,為優質創新創業企業源源不斷地供應資本。注冊制下的科創板為中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樹立了一個標桿,開創了對科技創新的股權融資支持以及對科創企業包容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