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層面釋放重要信號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中,本屆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2023年工作成績,明確了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政策取向,并部署了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級市場再次被重點提及——“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源起基金認為,這是向創投行業釋放了重要的支持信號。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作了重申和強調,并放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章節中重點提出,體現了中央層面對于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在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及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重要作用的肯定和重視。
基金布局,要始終圍繞產業
黨中央對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緊緊抓住主要矛盾,著力突破瓶頸制約,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一)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 “中國制造”品牌。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
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三)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
加強重點行業統籌布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 “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我們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兩會積極推動創投和長期資本高質量發展
全國兩會開幕之際,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針對創投退出機制、政府資金激發市場化資金活力、長期資本入市、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投資等議題多份提案部分出爐。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何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以我國創投行業股權(或股票)轉讓所得產生的稅收為例,合伙制基金層面“先分后稅”無需繳納所得稅,其機構合伙人須繳納25%的所得稅,其個人合伙人須繳納20%(單一基金核算,但投資虧損不得跨年結轉,不得抵扣基金的運營管理費用等其他支出,導致個人合伙人在基金存續期間的實際稅負可能遠高于20%)或5%~35%(整體核算,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萬元即按35%征收)的個稅。公司制基金層面須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穿透到個人投資者仍須額外繳納20%個稅,實際稅負達到40%。此外,對于創投基金在二級市場減持股份還須征收增值稅。
對比美國創投GP、LP均為20%以下稅率,我國創投行業實際稅負水平仍然較高。何杰認為,當前現行的創投行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問題:一是公司制基金個人股東“五免三減半”政策覆蓋面較小。二是合伙制基金單一基金核算方式下虧損無法跨年抵扣。三是初創型企業投資抵扣政策實際獲取難度較大。
針對上述問題,何杰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降低行業整體稅負;二是允許合伙制基金單一基金核算下虧損跨年抵扣;三是優化初創型投資抵扣政策適用條件、簡化申請流程;四是實施與投資期限反向掛鉤的階梯稅率。
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資金來源,創投資本契合科創企業盈利周期長、失敗風險大的特點,能夠為相關企業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體系的運轉效率是關鍵。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12月披露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2022年中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6.7%。
同時,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也觀察到,近年來,中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是在持續增加,只是科技研發投入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尚不明顯,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創新體系的運轉效率不高,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率相對偏低。
她認為,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場主體的動能不夠足,尤其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市場主體,在全球風險投資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難以獲得外部投資,研發資金以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為主,研發投入的可持續性面臨重大挑戰。
二是,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度不夠高,大型企業對開放應用場景積極性不高、中小企業參與融通創新的機會有限,產學研聯合創新項目中企業參與程度低、許多成果難以真正市場化。
三是,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渠道發展不夠充分,外資企業在中國創新體系中的參與度仍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獲取和吸收國外優勢技術的途徑。
對此,蔣穎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政府引導基金帶動社會風險投資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投資力度,為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研發增添動能。其中,“金融監管部門要不斷完善企業上市、企業間收并購的管理辦法,優化社會資本的市場化退出渠道。”她指出。
二是,優化合作機制,促進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專業社會組織倡導的三體聯動,提升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度。
三是,鼓勵外資企業在華開展更多研發活動,推動更高水平融入國際創新網絡。蔣穎提及,外資企業仍然是中國主動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的重要渠道,她建議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在華研發和跨境合作研發。
源起基金表示,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中國的創投行業仍是被低估的行業,整個行業急需機制和體制創新,以及制度的頂層設計。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