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研究:工業互聯網系列研究(一)——工業互聯網發展(1)
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新基建”,工業互聯網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向迎來發展新機遇,工業互聯網最顯著的特點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成本,推動設備技術的升級,提高效益。據估算,工業互聯網技術到2025年可應用于換算成GDP約為82萬億美元的產業,可使GDP提高10萬億~15萬億美元。因此,源起基金精選投資賽道;5G 產業:半導體、通信設備、物聯網, 高端裝備與先進制造:軍工、新材料、特種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安全、區塊鏈、AI等,并對于工業互聯網展開系列研究,本期將介紹“工業互聯網發展(1)”。
需求側:廣大中小制造企業面臨“兩高兩難兩弱一少”等“頑疾”
1.成本高:勞動力、資金、原材料、土地和資源環境成本不斷攀升
·融資成本高。中小企業貸款平均年利息為11.6%,近50%的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在10%以上
·要素成本高。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13萬億元;全國工業用地平均工業用地成交價同比上漲9.48%。
·勞動力成本上漲。2018年深圳市求職平均起薪4740元,上海4850元、北京4830元。
2.稅費高:處于稅費項目多、稅費負擔重的稅制環境
·“營改增”加重部分勞密行業負擔。某紡織企業年銷額8千萬,毛利623萬,扣除所有稅費后凈利30萬
·新增的環境保護稅迫使企業須更新技術設備或減少排放,導致成本升高、收益下降,甚至虧損倒閉
·政策性收費、行政性收費、社會性收費帶來沉重負擔。例如教育附加費、價格調節基金、堤防費、環衛評估費、消防許可費,員工健康證費等等
3.融資難:
·中小企業從銀行取得貸款十分困難
·直接融資門檻高,證券發行過程費用高
4.招工難:結構性用工短缺矛盾凸顯,人才招不來、用不好、留不住
·例如服裝行業普遍存在本地招工難、從業者老齡化、新生代從業意愿逐年減少、新員工無經驗等困難,有的企業的人才流失率高達30%-40%。
5.管理弱:
·管理理念、模式粗放。許多中小企業均是家族式企業,崇尚傳統的個人集權與行政命令式的管理
·生產管理弱。生產過程無規范化流程與標準,排產計劃應變能力差,生產效率低
產品質量管理水平低。沒有嚴格的質量管理或認證體系,質量不穩定,質量控制難
6.能力弱:
·信息化建設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標準規劃,資金投入不足,同時缺乏相關人才支持
·創新能力不足。多數中小企業通過直接購買核心技術或仿造的形式進行生產
需求側:寄望通過數字化重點解決降本增效提質、拓市場、優供應和融資難問題
綜合多家研究機構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企業普遍對數字化轉型的最大訴求是實現生產、流通和運營管理等環節的降本增效提質,其次是拓展市場,三是壯大和優化供應鏈體系,四是解決融資難問題。實際上,就是對應解決前述的成本高、管理弱、能力弱、訂單少和融資難等問題。
供給側: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所倚賴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系統
·從定義來看,工業互聯網基本等同于工業數字化的相關技術和產業,其根植于傳統制造支撐體系,又融合了數據感知、互聯互通、先進計算、智能分析等能力;
·當前,工業互聯網正在驅動制造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實現深度互聯,推動生產和服務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再造,開始在現階段的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
供給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可分為6大模塊,產業正處于持續快速增長軌道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具體可劃分為工業網絡、工業互聯自動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軟件與APP、智能裝備及工業互聯網安全;
·綜合CAICT及頭豹研究院等機構數據,2020年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達6520億元,預計至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萬億。
源起基金認為,我國工業化互聯網應用實踐實現了信息化補課+數字化提升+智能化突破并舉,在大趨勢上中國與國際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在生產優化里面,跨國企業基本完成了3.0階段。但是我國多數企業沒有完成數字化、信息化的完全轉型。因此在趨勢上來看還有很大空間。
因此,源起基金把握機遇,順應時代潮流,將投資方向與中國經濟增長緊密聯系,深研產業圖譜、精選產業賽道、嚴選領軍企業,核心業務范圍涵蓋:政府區域基金、區域產業招商基金、產業升級轉型基金、產業基金、產業生態、智庫平臺。未來更將憑借資本力量助推科技創新發展,著力推動中國經濟穩步向前。
(以上資料來源: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IDC、億邦動力研究院、CAICT、賽迪智庫、華辰資本、頭豹研究院)